
週末愉快!一篇來自「拜倫凱蒂功課華語協會」的學員分享。另一個因做 < 功課 > 而領悟了「關係」的實例 (文長):
***************
[ 多做功課,可以收穫好的關係嗎?]~瀟霄和伴侶的關係,和父母的關係,和同事老闆的關係,我們寫了很多的作業單,人生仍然有很多事情在迴圈著發生。
有一個功課的朋友,提出了這樣的問題,如果我現在關係不好,是不是多做功課,關係就能好起來了?
【分享我的故事】
這個問題很好,可是我也不知道答案。但是,我想分享我在功課路上掉進去的坑。
在學功課和做功課的路上,關於關係掉進了一個很大的坑,最近才從坑裡爬起來,不知道是不是有群友也跟我遇到了同樣的困惑,說不定也掉進了同一個坑裡。這個坑來自於我當時聽到的一句話,和一個故事。那句話是說,好的關係只需要一個人改變,從你開始做功課就可以了。那個故事是一位老師分享了她的故事,講的是說她和一位朋友發生了衝突,她產生了很多對朋友的想法,然後她拿起了功課的工具,也切斷了和朋友的聯繫,做了三個月功課之後,修正了自己對朋友的看法。再度與朋友和好。
聽到這句話,和那個故事,都是在好幾年前。很可能這句話和故事本來的樣子,早已變了樣,可是他們演化成了一個坑,卻把我困住了。我用我的理解來效仿,做和伴侶的功課,和母親的功課,以為都要絕交,斷開聯繫,深入功課,直到做完功課的時候,才能重新聯繫。可以想像,這個過程,讓我的關係進入了比以往更深的低谷,他們都抱怨我不願意溝通。
而我想的是,我要做完功課之後,才能和你們溝通。在關係裡,衝突仍然源源不斷地發生著,我就掉進越來越深的坑裡。後來,有了一群朋友一起做功課,我又慢慢地花了很多時間,才明白,我聽到那些話的時候,可能並不真的適合我。為什麼呢?當衝突發生的時候,有些人是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的,有些人是選擇回避不去溝通的。我是更傾向於不去溝通的那一類。當我聽到那些話的時候,我還沒有明白自己的心,我不知道自己感受是如何,自己的想法到底怎麼了,我關上了那道溝通的大門。我在真實的生活中,沒有在關係裡溝通,我把所有的希望放在功課上,就好像是蝸牛躲進了殼裡。
【反思原因】
我仔細地想了想,當時之所以會掉進坑裡有幾個原因:
一,我寫了很多關於我的念頭。
功課建議寫批評鄰人的作業單,鼓勵我們從關係的角度來表達自己的感受,探索自己的需要,看到自己的願望。
而當我寫下關於“我”的念頭,“我不應該生氣。我不應該對他不滿。我應該對媽媽孝順……”並沉浸在裡面的時候,就把功課變成了我的“五指山”,牢牢地把自己壓在山下,削弱了自己的信心,越來越否定自己,進入了一個負面的迴圈。
二,做功課的時候,常常停留在第三問。
我當時在紙上和手機上做功課,都很容易陷入第三問,然後反復沉浸在第三問裡,沒有機會進入到第四問和反轉,就又跳進了下一個念頭的第三問裡。這樣的話,我的功課成為了我情緒發洩的通道,卻沒有機會發揮功課的作用。
三,我把功課當作了避難所,而放棄了或者說忽略了和真實生活裡的關係物件進行互動。
那時候,可能功課占8成,真實的溝通只占2成。那時候,對衝突的理解,也會誤以為好的關係就是沒有衝突的,給自己戴上了一個討好關係的面具,希望有了功課就萬事大吉,所有的不舒服都是我自己的錯,不願意讓對方知道。對方可能感受到了我表面的和平,和我背後的不舒服,卻無奈沒有管道能夠和我進行真實的溝通。這也是現在回顧的時候,才能感覺到這些原因,走在路上的時候,這樣的感知是非常微弱的。sue常常對我說,勇敢一點。那時候,我也不明白,勇敢一點是指什麼呢。
【回顧成長】
今年又有了一周完成一個功課的計畫,如果完成一個功課的四問+反轉,就把這個念頭記錄下來,順便再寫下一兩句收穫。
在這樣走來的路上,我也發現了,有幾方面是很有幫助的:
一,最有幫助的,我想,當然是與人一起。有一個小型的功課群,從2016年建群,存在到現在。功課的朋友在裡面分享自己的感悟,自己的生活,自己的承認練習,自己的新成長。然後有互動和互相支持。人是生來就需要關係的,走在功課的路上,也不要走成了一個人的孤獨的路。找到夥伴一起,會更有動力,也更少走進大坑裡。剛開始學功課的時候,老師就建議我們一邊做功課,一邊要去協助和被協助地做功課,能夠更多地打開心。也許也能夠發現,其實大家都有共同的議題,我們都一樣為同樣的問題所困擾。
二,參與功課的學習。選擇自己合適的方式就很好,也許是看到了微課,也許要立志成為協導師,也許是喜歡某位老師的工作坊。去年參加了兩期網課,對更多的議題,又有了前行的方向。有時候,也許身邊能夠給你支持感 的朋友,也是學習的好物件。關於寫下關於別人的作業單,某一些探索議題的句式練習,盡可能地要做功課完成第四問和反轉。這些都是逐漸學習,逐漸走回到一條解脫“五指山”之路的。功課不是教育自己,而是幫助自己也能夠更真實,更好地成為自己。
三,關心瞭解關係的另一方,真實地溝通。之前有時候一激動,就很想一口氣講很多自己的新學習和新感悟。但是,對方其實有自己的節奏和時間安排,並不是所有時候都準備好迎接我的新改變。練習真實的表達,也尊重對方的習慣。有時候,輔助以感恩練習,關注到生活裡好的發生,也是重要的。有時候,我在反轉到相反面的時候,我會特意多找幾個例子,然後把這些正向的例子,記錄到自己的筆記本裡,有時會再去複習複習。現在對關係裡的衝突也有了新的認識,衝突是溝通的空間,溝通的機會,也許這也是我們逐漸變得更真實,更友善的進步。
【展望提問】
再回到群友的提問:多做功課,可以收穫好的關係嗎?
不一定。
但是,我想,也許有更大的希望吧,因為我們在為關係做出正向的努力呀。
功課是我們學到的工具,我們建立的與自己的心交流的方法。關係有關係裡需要學習和成長的練習。這是相通的學問。有了功課,在關係裡要成長的路,仍然很長。不過,當我們願意做功課的時候,也已經是邁出很大的一步了。與大家共勉。
【功課小練習】
提供幾個常見的關係裡功課念頭:
Ta不愛我。
Ta不體諒我。
Ta不在乎我。
Ta不理解我。
邀請你在做完四個問題之後,反轉到相反面時,多找幾個例子,並記錄下來。
Ta愛我。
Ta體諒我。
Ta在乎我。
Ta理解我。